close

今天來聊幾篇文章,什麼?是不是太跳痛了?轉型也不是這樣轉的呀!

 

緣起如下:日前為助眠隨手抓了一本書,嚴格來說應是古文觀止的宋文殘簡,高中留下的習慣,太厚的書就拆成若干本;想來宋文都是些說教文章,正好助眠,一翻竟瞧見了蘇轍的六國論,搭配時事議題(馬總統的六國論),就把這六國論細細看完,不愧是唐宋八大家(一直打成糖送趴大家是怎樣?),讀來暢快淋漓、令人拍案叫好,於是往前多翻了幾篇策論也看了,連蘇洵蘇軾的六國論也都挖出來看,愈看愈發了興致,反倒助不了眠。

 

先說老爸蘇洵的六國論吧:

第一段:六國破滅,非兵不利,戰不善,弊在賂秦。賂秦而力虧,破滅之道也。或曰:「六國互喪,率賂秦邪?」曰:「不賂者以賂者喪。蓋失強援,不能獨完。故曰弊在賂秦也。」

 

這「弊在賂秦」果然快人快語,整篇圍繞這句話做正反兩面論述,結構嚴密,筆試一定頒給他最佳論文。

雖然六國滅亡的原因很多,但蘇洵只是要借題發揮,點出北宋不該對遼、西夏稱臣進貢,只要反抗必能使之「食之不得下咽」;看來這蘇洵引戰能力挺高的...立論強烈,針砭時事,遂世人認為這篇六國論高於蘇轍蘇軾的六國論。

 

換到兒子蘇轍的六國論:

 

第二段:夫秦之所與諸侯爭天下者,不在齊、楚、燕、趙也,而在韓、魏之郊;諸侯之所與秦爭天下者,不在齊、楚、燕、趙也,而在韓、魏之野;秦之有韓、魏,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。韓、魏塞秦之衝,而蔽山東(註一)之諸侯,故夫天下之所重者,莫如韓、魏也。

註一:指殽山以東,殽山以西是秦國領地。

文中關鍵在韓、魏,秦先解決了韓、魏問題,方能長驅直入其他四國,而不怕韓、魏使自己腹背受敵。

 

 第四段:夫韓、魏不能獨當秦,而天下之諸侯藉之以蔽其西,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。秦人不敢逾韓、魏以窺齊、楚、燕、趙之國,而齊、楚、燕、趙之國,因得以自安於其間矣。以四無事之國,佐當寇之韓、魏,使韓、魏無東顧之憂,而為天下出身以當秦兵。

 

立論觀點佳,文筆超流暢,我喜歡這篇同黃州快哉亭記,但易地而處,我若是韓、魏,怎麼也不願意為天下出身以當秦兵,沒好處不說,後面有人會趁亂補刀啊!奪天下大家在奪,打仗卻在我家打,休想!

 

這兩篇合在一起看,想想咱們台灣,是不是有點微妙呢?我們會因「賂秦」而喪,亦或不得四國「陰助其急」?當真「茍以天下之大,而六國滅亡之故事,是又在六國下矣」。

 

 


下集預告:蘇軾策論之西漢豪傑篇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